栾廷玉结局是什么?
水浒迷一定知道,在水浒传里有3大迷案。这三大疑案分别是九纹龙史进的师傅王进去了何处,被孙二娘杀害的头陀是何人,以及祝家庄武教头铁棒栾廷玉的生死之谜。特别是对于栾廷玉生死之谜的探讨,一直是充斥在《水浒传》圈子里的话题。对这个疑案一向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水浒原著是这样写的三打祝家庄时,祝朝奉自亲自率引着一班儿上门楼来看时,见正东上一彪人马,当先一个头领,乃是豹子头林,背后便是李俊,阮小二;约有五百以上人马。正西上又有五百来人马,当先一个头领乃是小广花荣,随背后是张横,张顺;正南门楼上望时,也有五百来人马,当先三个头领乃是没遮拦穆弘,病关索杨雄,黑旋风李逵:——四面都是兵马。战鼓齐鸣,喊声大举。栾廷玉听了道:“今日这们杀,不可轻敌。我引了一队人马出后门杀这正西北上的人马。”祝龙道:“我出前门杀这正东上的人马。”祝虎道:“我也出后门杀那西南上的人马。”祝彪道:“我自出前门捉宋江,是要紧的贼首!”
宋江最后说:只可惜杀了栾廷玉那个好汉。可见栾廷玉是被杀了,但是被谁杀的?书中没有交代。
电视剧新水浒传里给了栾廷玉一个光荣的结果,在兵败被困的情况下,他对其师弟孙立说道:“我没有你这个师弟,我虽败,但不降。”然后自刎而死。
又有一说(此种说法最为有理,乃是金圣叹水浒评本第四十九回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文前的总批),说栾廷玉已死,只是作者施耐庵认为栾廷玉是个不错的人物于是用春秋笔法隐其死法。金圣叹认为书上写廷玉竟无下落,这不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吗?祝家庄的“三虎”都有被杀的人廷玉却没有死的地方,从此一别没了音信,而后仅仅根据宋江一句叹息的话,就断定他一定死了吗?他听闻天下的英雄知道凡事可以成功就做,知道凡事不能成功就瞥然飏去。好像老鹰击不中他要的猎物就远远高飞不见踪迹,像这样的人有很多,如果这样的人很多,又怎么知道栾廷玉不是这样的呢?如果这样的话栾廷玉就应该没死。但是,他(金圣叹)看扈成得以逃脱,最后成为了军官武将,在中兴扬名立万,他扈成难道真的就比栾廷玉高明吗?显然不是这样,栾廷玉终归不是贫贱的人,作者却并不为他多写一笔,这样就是死于这场战役中,这是毫无疑问的。奇怪的地方唯独在于那天宋江的军队林冲、李俊、阮小二在东面,花荣、张横、张顺在西面穆弘、杨雄、李逵在南面,而栾廷玉当先出马,却独冲正北。他不去攻取有将的三面,却独冲没将的一面,存在这一句的疑问,的确不能没有他还没死的说法。但我(金圣叹)独说他在这三鼓一炮的时候,四面的声势像山上的猛虎一样,让这时的栾廷玉早就见得,以他的能耐尚且可以让祝家庄全军迅速按兵不动,他又为什么仅仅只身逃遁,出这等下下之策呢?这就又明验了他已经死了。栾廷玉独自从正北没有将的一边跑了是为什么呢?正北并不是没有领军将领的一面,宋江军马四面齐起,却不写正北,是作者为栾廷玉所避讳。如果写栾廷玉,就必须写详细,写详细,栾廷玉的刀不缺,枪不折,鼓不衰,箭不竭,栾廷玉就不至于会死,栾廷玉最终必死则他的刀缺、枪折、鼓衰、箭竭之状,有不能说的地方。《春秋》为贤者讳,故缺而不书也。作者并不写正北领军的头领的名字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写了那个将领杀了栾廷玉会让读者厌恶那个将领。一个栾廷玉的死用笔就难到这种程度,谁说野史好写,谁说野史好读呢?史进找王教头找不到,我(金圣叹)胸中不快,又见张青店中麻杀一个头陀却不知道是谁我又不快,至今忽然又少了栾廷玉的下落我又要不高兴了。难道不知道这是施耐庵故意作的鹘突之笔,来让人气闷。所以今天我不让读者看破他这个寓言就会让读者更生作者的气,这样便是辜负了施耐庵,所以不忍心就把这个玄机道破。
评论
其他问答 (0条问答)